第五章 終到道家 求法問道
關燈
小
中
大
耽誤5日,終於再次上路,3日之後便過了宋國國境,到得陳國。未曾想宋國富裕而相鄰的陳國卻如此苦不堪言,民不聊生。
陳國之地本為太皞伏羲氏的都城,稱之為“太皞之虛”。實乃中原之交通要道,本應繁榮昌盛,然而,卻在二十幾年前被滅國,究其緣由,國無脊梁,隨風偏倒,晉國強盛,便朝晉。楚國強盛,便朝楚,吳國敗楚,便朝吳。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,民眾勢必苦不堪言。
到得陳國,打聽到道門所在---苦縣厲鄉曲仁裏,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,講究虛心實腹、不與人爭的修持。在治國上,老子主張無為而治、不言之教。在權術上,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。
一路跋涉,康泰終於到了曲仁裏,一望之下大失所望,此地哪有儒家之氣派學堂?也不見巍峨山門。一望無際的平原,看不到飄渺仙氣雲繞。整個就一偏野鄉村,田間有耕者,路上有樵夫,亦有漁夫垂釣清泉。康泰只以為找錯了地界。便追上一樵夫再問道門所在。
康泰追上樵夫:“兄臺留步,敢問兄臺可知那道家山門在何處?”
樵夫聞聲轉身,擦拭額頭笑道:“小兄弟,意欲何為?”
康泰拱手道:“我前去求學問道。”
樵夫笑道:“哈哈,此地便是,我家始祖居於那屋,你可自去。”
康泰順著樵夫所指,看向那片村莊,皆為草廬陋居,且都胡亂安置,大小相仿。康泰目瞪口呆。良久方才回頭,疑惑道:“兄臺莫要欺我,道門顯聖,如此這般如何教學?這方圓百裏,一望無際,內門又何處修行?”
樵夫大笑道:“知無不言、言之必信!我門講究天道無為,道法自然。順應自然規律,不為物累,逍遙自在於天地間。而此處便於天地自然融為一體,渾然天成,有何不可?”
樵夫看著康泰繼續道:“我門學識,順應天道,無玄虛飄渺,若想求學,直面始祖,不需一日,便可全授精髓。何須學堂講習?是故,沒有外門之說。而如若想研習思想,修行精魂,飛天遁地,借力自然,只需觀那村口巨石之言,如若能夠融於一體,感悟精氣,便可面見始祖,得授心法。”
康泰目瞪口呆,修仙強己之法居然如此隨意。相對儒家繁文縟節,道家當真自然隨意。康泰大喜,這不就正是他所喜之道嗎?逍遙自在,無欲無求。不被俗世繁禮所累,當真快活!
康泰忽又對樵夫行一禮,恭敬道:“想必先生也習得神仙之法?”
樵夫隨意笑笑,轉頭看向身後草木,只見草木爭先恐後向樵夫奔來,到得樵夫身前,便圍繞樵夫高速旋轉。樵夫手一揮,草木便又回返原地,不再動彈。
康泰屏氣凝神,不敢言語。後又大呼神異。隨即又問:“先生既修仙法,為何還要親自挑柴?豈不耽誤修行?”
樵夫看了看肩上的柴火笑笑道:“饑則食,渴則飲,此為自然大道,順應自然便是修行。”
康泰不置可否的施禮道謝。樵夫轉身而去,只見樵夫身未動,腳下黃土托著其漸漸遠去。
康泰越看越向往,趕緊轉身向樵夫所指村口巨石而去。
巨石聳立,融於自然,老遠看只道是一處山坡,近看密密麻麻千言道:“
道可道(可以語言交流的道),
非常道(非真正意義上的道);
名可名(可以明確定義的名),
非常名(非真正意義上的名)。
無名天地之始(天地在開始時並無名稱),
有名萬物之母(名只是為了萬物的歸屬)。
故常無欲以觀其妙(因此常用無意識以發現其奧妙),
常有欲以觀其僥(常用有意識以歸屬其範圍)。
兩者同出異名(兩種思維模式同出自一個地方但概念卻不相同),
同謂玄之又玄(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關竅)。
眾妙之門(它是打開一切奧妙的不二法門)。
天下皆知美之為美(天下皆知美之所以為美),
斯惡已(是因為醜惡的心靈在作崇);
皆知善之為善(皆知善之所以為善),
斯不善已(是因為不善的意念在作怪)。
故有無相生(因此而產生了有無相生)、
難易相成(難易相成)、
長短相形(長短相形)、
高下相傾(高下相傾)、
音聲相和(音聲相和)、
前後相隨(前後相隨等各種患得患失的主觀意識)。
是以聖人(但是聖人),
處無為之事(處於無區別心之無為境界),
行不言之教(教化眾生於不言之中),
萬物作焉而不辭(順應萬物的發展規律而不橫加幹涉)。
生而不有(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),
為而不恃(竭盡全力而不自恃已能),
功成而弗居(功成業就而不居功自傲)。
夫為弗居(正因為他不居功自傲),
是以不去(所以他不會失去什麽)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天地不仁(天地超越仁的概念),
以萬物為芻狗(任憑萬物像草狗那樣自生自滅);
聖人不仁(聖人超越仁的概念),
以百姓為芻狗(任憑百姓自作自息)。
天地之間(天地之間的一切生命),
其猶橐龠乎(猶如風箱一樣),
虛而不淈(虛空但無窮盡),
動之愈出(越動付出愈多)。
多言數窮(言多必然有失),
不如守中(不如抱心守一)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康泰激動不已,趕緊平覆心神,凝神研讀。越看越平和,心中疑惑慢慢解開,花謝花開、潮漲潮落乃天地規律,自然大道。人之悲苦亦由心生,心無旁騖,知足常樂。突然,康泰心中一驚,心道:“若知足長樂,那我來此作甚,若順其自然,我學法豈不是逆行而上?若順應天性,那人性的貪婪、欲望豈不是愈發不可收拾?我來此不就是為了自己變強,保護自己、護佑親人嗎?”
康泰猛然從沈思中驚醒,心道:“怎麽無法共鳴?是否我理解有誤?”再一次凝神冥思,可是,還是無法共鳴,康泰不甘心,不斷的嘗試,卻仍然不能共鳴。自言:“若無為是為無所不為,那即是有為。即是有為,便應為之不斷努力,方可得成,況且,世間萬千,為所為,亦必有千般道,因人而異,亦必有千般法!”
康泰千辛萬苦尋得道家,不願就此離開。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曲解了其意,是故不能共鳴。便擡腳向道家始祖老子的茅廬走去。
進得村莊,才發現此處奇異,老子茅廬似近在眼前,卻始終無法到達,聽見有人交談,卻看不見人。施禮大喊,卻發不出聲。草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,發芽、開花、結果、腐化,周而覆始。忽見一嬰兒,轉眼卻已變孩童,再看已長成,隨即青壯,然後中年,最終老死化作白骨。康泰越看心越沈,心道:“這就是一生嗎?如若這樣,那我還強求什麽?左右都要化作白骨,那還不如在此結廬而居,耕種以食,逍遙自在。”突然又一想:“非也,如果如此安身,又何異於客棧浮生?雖知結果,但卻可左右過程,如若無趣,如何逍遙?若要有趣,溫飽俗欲為下,功成事盡為中,造福蒼生為上。此時我應該盡我心事,心之所向,一往無前。如若不然,我又如何快活?”康泰瞬間清醒,再看這村落,平靜如初。自己身處村莊入口處。此時,康泰腦中想起聲音:“無為非無所作為,而是循道而作,法天地而為。你與道無緣,此乃天意,順其自然。”
康泰氣惱,心中暗罵一聲:“哪有什麽緣,是你道法有缺。教人不思進取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陳國之地本為太皞伏羲氏的都城,稱之為“太皞之虛”。實乃中原之交通要道,本應繁榮昌盛,然而,卻在二十幾年前被滅國,究其緣由,國無脊梁,隨風偏倒,晉國強盛,便朝晉。楚國強盛,便朝楚,吳國敗楚,便朝吳。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,民眾勢必苦不堪言。
到得陳國,打聽到道門所在---苦縣厲鄉曲仁裏,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,講究虛心實腹、不與人爭的修持。在治國上,老子主張無為而治、不言之教。在權術上,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。
一路跋涉,康泰終於到了曲仁裏,一望之下大失所望,此地哪有儒家之氣派學堂?也不見巍峨山門。一望無際的平原,看不到飄渺仙氣雲繞。整個就一偏野鄉村,田間有耕者,路上有樵夫,亦有漁夫垂釣清泉。康泰只以為找錯了地界。便追上一樵夫再問道門所在。
康泰追上樵夫:“兄臺留步,敢問兄臺可知那道家山門在何處?”
樵夫聞聲轉身,擦拭額頭笑道:“小兄弟,意欲何為?”
康泰拱手道:“我前去求學問道。”
樵夫笑道:“哈哈,此地便是,我家始祖居於那屋,你可自去。”
康泰順著樵夫所指,看向那片村莊,皆為草廬陋居,且都胡亂安置,大小相仿。康泰目瞪口呆。良久方才回頭,疑惑道:“兄臺莫要欺我,道門顯聖,如此這般如何教學?這方圓百裏,一望無際,內門又何處修行?”
樵夫大笑道:“知無不言、言之必信!我門講究天道無為,道法自然。順應自然規律,不為物累,逍遙自在於天地間。而此處便於天地自然融為一體,渾然天成,有何不可?”
樵夫看著康泰繼續道:“我門學識,順應天道,無玄虛飄渺,若想求學,直面始祖,不需一日,便可全授精髓。何須學堂講習?是故,沒有外門之說。而如若想研習思想,修行精魂,飛天遁地,借力自然,只需觀那村口巨石之言,如若能夠融於一體,感悟精氣,便可面見始祖,得授心法。”
康泰目瞪口呆,修仙強己之法居然如此隨意。相對儒家繁文縟節,道家當真自然隨意。康泰大喜,這不就正是他所喜之道嗎?逍遙自在,無欲無求。不被俗世繁禮所累,當真快活!
康泰忽又對樵夫行一禮,恭敬道:“想必先生也習得神仙之法?”
樵夫隨意笑笑,轉頭看向身後草木,只見草木爭先恐後向樵夫奔來,到得樵夫身前,便圍繞樵夫高速旋轉。樵夫手一揮,草木便又回返原地,不再動彈。
康泰屏氣凝神,不敢言語。後又大呼神異。隨即又問:“先生既修仙法,為何還要親自挑柴?豈不耽誤修行?”
樵夫看了看肩上的柴火笑笑道:“饑則食,渴則飲,此為自然大道,順應自然便是修行。”
康泰不置可否的施禮道謝。樵夫轉身而去,只見樵夫身未動,腳下黃土托著其漸漸遠去。
康泰越看越向往,趕緊轉身向樵夫所指村口巨石而去。
巨石聳立,融於自然,老遠看只道是一處山坡,近看密密麻麻千言道:“
道可道(可以語言交流的道),
非常道(非真正意義上的道);
名可名(可以明確定義的名),
非常名(非真正意義上的名)。
無名天地之始(天地在開始時並無名稱),
有名萬物之母(名只是為了萬物的歸屬)。
故常無欲以觀其妙(因此常用無意識以發現其奧妙),
常有欲以觀其僥(常用有意識以歸屬其範圍)。
兩者同出異名(兩種思維模式同出自一個地方但概念卻不相同),
同謂玄之又玄(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關竅)。
眾妙之門(它是打開一切奧妙的不二法門)。
天下皆知美之為美(天下皆知美之所以為美),
斯惡已(是因為醜惡的心靈在作崇);
皆知善之為善(皆知善之所以為善),
斯不善已(是因為不善的意念在作怪)。
故有無相生(因此而產生了有無相生)、
難易相成(難易相成)、
長短相形(長短相形)、
高下相傾(高下相傾)、
音聲相和(音聲相和)、
前後相隨(前後相隨等各種患得患失的主觀意識)。
是以聖人(但是聖人),
處無為之事(處於無區別心之無為境界),
行不言之教(教化眾生於不言之中),
萬物作焉而不辭(順應萬物的發展規律而不橫加幹涉)。
生而不有(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),
為而不恃(竭盡全力而不自恃已能),
功成而弗居(功成業就而不居功自傲)。
夫為弗居(正因為他不居功自傲),
是以不去(所以他不會失去什麽)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天地不仁(天地超越仁的概念),
以萬物為芻狗(任憑萬物像草狗那樣自生自滅);
聖人不仁(聖人超越仁的概念),
以百姓為芻狗(任憑百姓自作自息)。
天地之間(天地之間的一切生命),
其猶橐龠乎(猶如風箱一樣),
虛而不淈(虛空但無窮盡),
動之愈出(越動付出愈多)。
多言數窮(言多必然有失),
不如守中(不如抱心守一)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”
康泰激動不已,趕緊平覆心神,凝神研讀。越看越平和,心中疑惑慢慢解開,花謝花開、潮漲潮落乃天地規律,自然大道。人之悲苦亦由心生,心無旁騖,知足常樂。突然,康泰心中一驚,心道:“若知足長樂,那我來此作甚,若順其自然,我學法豈不是逆行而上?若順應天性,那人性的貪婪、欲望豈不是愈發不可收拾?我來此不就是為了自己變強,保護自己、護佑親人嗎?”
康泰猛然從沈思中驚醒,心道:“怎麽無法共鳴?是否我理解有誤?”再一次凝神冥思,可是,還是無法共鳴,康泰不甘心,不斷的嘗試,卻仍然不能共鳴。自言:“若無為是為無所不為,那即是有為。即是有為,便應為之不斷努力,方可得成,況且,世間萬千,為所為,亦必有千般道,因人而異,亦必有千般法!”
康泰千辛萬苦尋得道家,不願就此離開。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曲解了其意,是故不能共鳴。便擡腳向道家始祖老子的茅廬走去。
進得村莊,才發現此處奇異,老子茅廬似近在眼前,卻始終無法到達,聽見有人交談,卻看不見人。施禮大喊,卻發不出聲。草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,發芽、開花、結果、腐化,周而覆始。忽見一嬰兒,轉眼卻已變孩童,再看已長成,隨即青壯,然後中年,最終老死化作白骨。康泰越看心越沈,心道:“這就是一生嗎?如若這樣,那我還強求什麽?左右都要化作白骨,那還不如在此結廬而居,耕種以食,逍遙自在。”突然又一想:“非也,如果如此安身,又何異於客棧浮生?雖知結果,但卻可左右過程,如若無趣,如何逍遙?若要有趣,溫飽俗欲為下,功成事盡為中,造福蒼生為上。此時我應該盡我心事,心之所向,一往無前。如若不然,我又如何快活?”康泰瞬間清醒,再看這村落,平靜如初。自己身處村莊入口處。此時,康泰腦中想起聲音:“無為非無所作為,而是循道而作,法天地而為。你與道無緣,此乃天意,順其自然。”
康泰氣惱,心中暗罵一聲:“哪有什麽緣,是你道法有缺。教人不思進取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